旅行已有 190 次围观 3 分钟阅读

徒步崇州凤栖山环线步道

目录

青城山南麓,街子古镇旁边有一座凤栖山,也是到街子古镇后临时起意去旁边的凤栖山。

清晨六点四十,喧嚣了一天的古镇还沉醉在睡梦中。穿过古镇的街道,只有零星的一些起早锻炼的中老年人漫步,店铺也没开门。本想着吃个早餐再出发都不行,水也没找到地方补给。街子古镇北侧御龙桥上,早起散步的人倒是多了起来。西河水清幽透绿,踩在御龙桥木板桥面上,索桥摇曳,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康道

穿过御龙桥转左,就是凤栖山步道康道入口,我猜康道就是健康步道的意思吧。此时天空依然是厚厚的云层,进入康道后树荫密布显得更加昏暗。

穿过康道牌楼,一路都是宽大的石阶,路边有人开始摆放售卖的农产品,比如竹笋啥的。

走没多远是一条小河,上有一座木板吊索桥,感觉就是又走了一趟缩小版的御龙桥。穿过吊桥进入小河的西岸,这一段路换成了木板路面,也许是昨日下过雨,木板地面有些湿滑。

栈道沿着小溪向山林深处延伸,溪流潺潺,时有鸟鸣其间

溪边挨着都是农家乐,此时却并无喧嚣声音,路边偶尔有老人散步或锻炼。

路转上山,穿过竹林,听见略大的水声,像是瀑布。果见林中有一微型瀑布,路牌指示,名曰:乳泉瀑布。据介绍因水来自山中一乳型奇峰,虽涓涓细流,也具阴柔之美,故得其名。

溪侧奇石也多,由于在竹林之下,也多长青苔。路边偶遇到两名清洁人员在扫栈道上的树叶。
记得栈道穿过一个瓜棚,看路边地图上真的写着地名:佛手瓜棚。
路边偶遇者多是中老年人,正感叹年青人到哪里去了,就有身着运动装的年轻小姐姐从后面急走超过了我,三两个弯就踪影全无,年轻就是好,小姐姐上山也迈着轻快的步子,我紧赶慢赶也没追上。

没追上小姐姐,倒是出了一身汗。路过玫瑰溪农家乐十字路口,路边有大姐卖水,一问矿泉水 2 元,童叟无欺,没乱喊价,买了一瓶水补充水份,又继续往山上走。

上山之道

过了玫瑰溪附近,明显感觉山势渐升,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更别说者。

路边的牌坊石阶亭子。

7:58 到达两山之间有一院落,名叫回龙院。路上仍然是空荡荡的,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回龙院继续上山,又是一个牌坊。

山路继续上升,陡峭的山坡上,一大片高大的竹林,石阶因山势利导,在一丛丛的竹林间穿行。忽闻林间有刷刷刷的声音时而伴着音乐传来,闻其声而不见其人。快走几步,转过一丛竹林,原来是一位保洁的大姐拿着叉头扫把沿石阶清扫落地的竹叶,音乐声从大姐背包上挂的蓝牙音响而出。

又累又饿,疲累的时候到达竹林深处,有一平台,小屋檐罩着半米见方的一泓泉水,旁边文字写的是“洗心池”,据文字介绍和杨贵妃、建文帝啥的扯到一起。泉水可谓涓涓细流,不算很清,未敢品尝。凑近观赏,确也顿感神清气爽,心无纤尘,遂打起精神沿着石阶继续向上攀登。

走出竹林地,进入一片树林,山势继续上升,透过树荫原来阳光已经穿透了乌云,但是栈道上却仍然在树荫的庇护之下。山腰上路边桌子上摆着几种饮料,旁边放在二维码,桌围纸上写着价格,无人值守,需要者自行扫码即可。这里矿泉水价格是 3 元,这某山庄还会做生意呢!后面再往山上,发现这个山庄确实其实是在山后面有百十米的地方过去。

再往山上走一段石阶,就到了山顶平台,准确的说应该是垭口的平台,这里就是”狮子山忘归台“(海拔约 880 米左右,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此行山道的最高点),有一老者在此看管路边摊。
回望走过的路

过了忘归台就是一段下坡,直下到公路。右侧是公路,左侧下坡是石阶路,路边有路牌,仍然有康道的指示。果断选择走小路。这段路叫凤栖花谷,花倒是没怎么瞧见,倒是头顶上农家乐的猪叫得很欢,以及猪屎的味道比较重。

古寺传说

穿过某农家乐的茶棚,就到了宽阔的大马路和停车场。迎面一高大的牌楼,上书“西川圣境”四个大字,左右对联很是霸气:“胜地承恩銮驾恭迎洪武藏,梵天兴善凤栖长隐建文踪 。”

这对联两行文字隐藏了好几个秘密。这个三两句话也说不清楚,还得从古寺说起。

据说一千七百多年前凤栖山就有古寺,晋文帝赐青城 36 庵,凤栖山古寺为其中规模最大一寺,原名常乐庵。后隋文帝赐光大严明匾。唐武宗时毁,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年)由善思和尚重建,改名常乐寺。宋时名翠围寺。

到了元末明初时期,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的幺叔,俗家名朱五六,元末出家为僧,法号法仁。后来曾云游西藏、印度等地,并且取回了一本真经——《贝叶经》。
后来法仁转辗到了凤栖山古寺,当上了主持方丈,从此就没有离开。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当时在成都的十一皇子蜀王朱椿造访古寺,得知太祖的幺叔在此出家,便奏禀太祖敇赐法仁徽号为“悟空”,以及“纯正不曲”御书匾额。
后又赐光严禅院半副銮驾、四杆龙凤旗、五间琉璃瓦、皇锅两口、一部《洪武南藏》、一部御赐梵文《华严经》。銮驾和龙凤旗为悟空禅师出行时享受皇家待遇,琉璃瓦以示悟空的皇家血脉,皇锅可供千名僧众之用。

《洪武南藏》,一部明代初期官方出面刊刻的大藏经,又名《初刻南藏》。光严禅院所保存的这部典藏为仅存之孤本,据说有数吨之重,现收藏在四川博物馆。

悟空禅师在凤栖山这里扩建寺院,传播佛学,各方面多有建树,一生潜心修炼,最终圆寂于此,他是坐化而去了。禅师死后其肉身不朽,如同“木乃伊”。古寺的僧人们专门为这位得道高僧在上古寺正殿旁建一座佛塔,安放其金刚不坏之身供世人膜拜,后人在佛塔门柱题联曰:“从今日回头大悟,是浮云过眼皆空” 联尾藏悟空二字,此即为悟空宝塔的由来。悟空真身干尸经历 600 年余年,不朽不烂,完好无损,后来竟毁于解放后一场疯狂的浩劫,现仅存黑白照片一张,可叹。

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他初登大宝踌躇满志大力削藩。削藩政策引起了藩王尤其是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的强烈不满,终于促使他起兵造反,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并一举推翻了朱允炆的政权。朱允炆也在一场大火中离奇失踪。后来据说就是来凤栖山投奔了叔曾祖父法仁(悟空大师)。

明朝永乐年间,为避“乐”字之讳,蜀献王朱椿奏请敕赐寺名“光严禅院”,故又叫光严寺。其时僧徒众达一千多人,可算得上是佛及众生,鼎极一时。至清代,康熙皇帝又特为此寺御题“光严禅院”匾额,就是现在古寺大门上所悬的横额。该寺历朝曾有几次大的损毁,亦多次重修,因年久寺古,后人俗称古寺,连村名也叫古寺村。天长日久,光严禅院之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起了。

光严禅院

古寺因有初刻南藏、贝叶梵文、御赐极品三宝而驰名,因而被喻为“西川第一天”。
凤栖山景区山门

怪兽衔环铺首门环。在中国文化中,门环还被赋予了保卫和祈祷的象征意义。


朱元璋御笔“纯正不曲”

穿过山门,是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路。路两旁草木葱茏,古树参天,漫步其中感觉凉风习习神清气爽。
山路不远,十多分钟后就来到了“光严禅院”寺门。以前可能是走山路,现在有公路直达。

入寺收费 2 元(清洁费),感觉自己还没准备好,俗事缠身,对人文景观一无所知,这次还是就不进去打扰了吧。

古树参天,据说有千年金丝楠木。

无漏秋山

从寺门右侧公路边择路下山,路边偶遇一个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古风小院,院前有一小池,池边有一光头塑像,也无身子,似佛非佛,眼入池底,手托清水,几尾锦鲤在掌心间游动,去留皆是无意。

佛家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很有禅宗意境,后来才知这是无漏秋山素食茶餐厅。

不走寻常路

继续下山,下山的公路是盘山公路,本着不走寻常路的精神,从一茶园处寻得一条小路,路铺有零星的石块,应该是很久前的老路。这边就不像康道一样经过整修。走一段路便又回到公路上。

有一段路杂草茂盛,无法通行(其实我是怕有蛇),走了一段公路,车子太多了,路又窄其实也不怎么安全。
于是重新寻得一条小路下山。路边湿润的土地里有农人在除草松土。路边的草有一人多高,露水都还没干。
卞家花园附近,发现一座废弃的攀岩训练场,路上还停着几辆废弃的越野车。

到处皆是这种休闲的农家院落

此后公路变直,遂从公路上前行。这之后一路都是农家乐,包吃住一天七十。一路上路边都是散步的老人,应该很多都是城里人来这里避暑的。

九点四十左右,回到御龙桥,耗时不到 3 小时, 18000 步左右,行走里程大约是十来公里。

总的来说,凤栖山康道环线曲径通幽,全程有野趣而且荫凉无曝晒之苦。虽谈不上有多好的风景,也有山有水有人文,还有一定挑战性。距离也不远,去程的路很好走,走不动可以随时回到公路上,回程随时可以坐公交车,也随时可以去农家乐补给,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亲子徒步路线,值得再来。

延伸阅读

Maie

背包客,徒步自助旅行爱好者,户外旅行风光爱好者。前逍遥山水间户外团队成员,“流浪天下”博客网站站长。背包旅行,流浪天下,行走的日子,我只是天堂的过客...

1 条评论

  1. 这个徒步不错哈。
    瀑布和扫把,印象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