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城沙画哲理: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本文最后更新于2019年1月23日,已超过半年没有更新,如果内容失效,请在评论区反馈,谢谢!

坛城,用彩色的沙子创造出来。沙子,从压碎的宝石得来,每粒沙子都充溢着坛城仪式的祝福。如果你能从沙子的幻像中看到真实蔚蓝,沙子便成为医治烦恼的良药。

2001年2月26日,Ven. Tenzin Thutop 和Ven. Tenzin Deshek 两个来自的和尚,在纽约Ackland的Yager画廊用沙子修建了一座“药师佛坛城”(Medicine Buddha sand mandala),来展现藏传佛教艺术。

2月22日,开始前的情景。

开始之前

2月26日。先勾勒图纸

勾勒图纸

2月27日,开始绘图,材料是一种用于藏医药的细沙。

3月1日,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的创作。

繁华初现。佛是万物的起源,是世界的中心。

精雕细刻。

围绕在佛周围的芸芸众生,每一种生命都跃然沙上。

芸芸众生

人,在佛的眼里,与其它生灵平等。

众生平等

3月7日,佛泽四方。

3月9日,你是否看到了繁华背后的脆弱?

逐步显现的最后的圣堂。

宝塔两端的丝带因沙线颜色差异造成的立体感,叹为观止!

延续的人生,膨胀的世界。

3月20日:完成的日子终于到来,辉煌的成就,瑰丽的画卷,以一种强迫的姿态占据每一个人的视界和心灵,乃至灵魂。

当一切已趋近完美,人可以做的事情也趋近于无。

精致得难以置信的细节。

自始至终一丝不苟的创作者。

完美的画面,繁华的世界。

成功之后的喜悦。

随后…

极致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一切已成昨日残梦,只待追忆。除去抹不净的回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终点,似曾相识。。。

最后的一段旅程

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一个月的时光凝聚在潺潺流淌的溪水边。远处围观的人群,近处沉思的男子,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而僧人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已不再有那惊艳的容貌,那些漫天飞舞的佛,那些欣欣向荣的生命,那些宏伟的庙宇,那些千姿百态的繁华。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沉淀,褪色,永不再返。

又或者说,所有的繁华已属于流水,外人不再得见呢?

作画过程将近一个月,每日作画几小时,展出到6月8日,然后他们将作品清空,付诸流水。以此象征生命的瞬间。整个作品是为了展现生命的短暂易逝,而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但实际上,它的意义远大与此。

从艺术的角度看,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将宗教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还是围绕在世界周围那一圈缥缈的气,都恰到好处的拥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谐的构成了圆满的世界。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动的可能,因此整个图画必须一气呵成,就像僧侣们将自己脑中的烂熟的世界观默写出来一般。

而从行为的角度看,僧侣本身的创作过程也契合了图画的意图。漫长的创作,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似乎在告诫我们做事的道理,漫长的付出和坚持,短暂的收获,失去的痛苦。

当然,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痛苦,面对精妙的画卷,竟然能伸出那把刷子,境界的确不一样。但从表情看,周围的观众是痛苦的,那恋恋不舍的眼神说明了一切。我也是痛苦的,于是想把它记住,希望看到的人,能驻足慢慢地翻看,静静的思考。

附:

坛城(曼陀罗,Mandala),曼陀罗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坛城,藏语称作”吉廓”。曼陀罗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陀罗。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来自:百度百科)

(Post By:2005-4-18 14:18:20)



除非注明,流浪天下 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查看声明
本文链接地址:
订阅本站:https://maie.name/feed打赏:https://maie.name/donation

背包客,徒步自助旅行爱好者,户外旅行风光爱好者。前逍遥山水间户外团队成员,“流浪天下”博客网站站长。背包旅行,流浪天下,行走的日子,我只是天堂的过客...

猜你也喜欢:

1 条评论

  1. 有些印象,看到这些大师作画的情况图片还是几年前的事情。
    有时候觉得生命中仿佛总存在着一种幻觉,这种幻觉有时候也会现实起来。在自己的心里很难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领悟。
    当抹去这些沙的时候,一切都空了起来,曾经的繁华与美好只能在那些许多个绚丽的瞬间而聚集的日子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