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市井劼人故居,秒回三十年代的民国风老成都

在街上闲逛,无意中发现某锂电池制造厂商在路边搭了很大的展台搞活动,扫码关注公众号并到展台各点位打卡就可以抽奖啥的。其中第一项就是拍三张现场照片分享到朋友圈集 68 个赞,对于社恐而且很少发朋友圈的我来说,转发就几乎很难完成,更别说去要 68 个赞,哪里可能有 68 个无关的人会点这种赞?!于是只好默默地离开,年纪大了要学会享受孤独。

▲ 小姐姐在发表演讲(背台词),不知道拍摄的什么剧

,很多老街似乎拆得只剩下个名字,余下的西门有宽窄巷子,南门有锦里,东门好像少了些什么。如果非要找一个地方那可以是东门市井劼人故居,民国时期的公馆建筑群、灰砖青瓦的川西民居,传统而古老的拼接式门板,青石板铺设的路面,秒回三十年代的民国风老

有很多老物件,单卡收录机、黑白电视、算盘、方桌板凳、木制洗漱架、搪瓷洗脸盆。还有非遗糖画,10 块钱转一次,龙啊龙啊我要好多的龙啊。

▲ 非遗糖画,急招非遗传承人

东门市井是旧时光特色街区之一,街区有四川美食,可以市井赶场,也有传统休闲老茶馆以及年青人喜欢的咖啡馆。这里和李劼人故居“菱窠”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劼人

李劼人(LiJieRen),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老懒、懒心、菱乐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1919 年赴法国留学,曾任《川报》总编辑,成都市副市长。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说成都》等。

劼人故居院子一角,有个小姐姐静静地坐在连廊上画着。

▲ 劼人故居回廊望主楼,中间有个小鱼池

李劼人故居,又名“萎窠”,始建于 1938 年,是李劼人为避日机轰炸所建的“疏散房子”。因房屋面临菱角堰,便题字“菱窠”,意即萎角堰旁的茅屋。1939 年春,李劼人举家搬迁于此。1960 年李劼人用稿费将主楼改建为瓦房,阁楼升高为宽敞的藏书楼。1962 年,李劼人去世后,家属将菱窠及李劼人历年所藏书籍、字画全部捐赠国家。1985 年,被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劼人故居主楼,二楼是书房
▲ 劼人故居小园有小姐姐在拍摄古装剧分镜

尘都的冬天大部分都是阴冷的天气,最不舒服的时候就是大冬天刮着风还下着绵绵细雨,雨丝携带的寒意像针尖一样扎入毛孔,真正入肉三分;而只要有阳光的日子便是节日,躲在屋里的人们便都出来透气,于是院子里草坪上都长满了人。东门市井坎下坎上坐满了喝茶的人。

很喜欢这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可以喝茶,也可以吃饭;既是闹市,更宜闲坐。

一壶花茶,三五知己,这一刻时光都为你慢下来

这里就是现实中重现的菱角堰了,没去看有没有种菱角。

▲ 菱角堰仿堰


除非注明,流浪天下 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查看声明
本文链接地址:
订阅本站:https://maie.name/feed打赏:https://maie.name/donation

背包客,徒步自助旅行爱好者,户外旅行风光爱好者。前逍遥山水间户外团队成员,“流浪天下”博客网站站长。背包旅行,流浪天下,行走的日子,我只是天堂的过客...

猜你也喜欢:

17 条评论

  1. 那个糖画的,小时候街边就有一位,谁要是转到了龙,小伙伴们都超级眼红~~哈

  2. 别说“68 个赞”,就是需要6.8个赞,我也会转身就走。只是文里看到,有个疑惑,萎窠?菱窠? 最终是个啥窠?

    1. 为何以为是山西或内蒙呢。你这与时俱进了,你这属于是私人定制,价格不一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