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李少白:如何拍摄看不见的风光

本文最后更新于2016年10月14日,已超过半年没有更新,如果内容失效,请在评论区反馈,谢谢!

很多摄友都希望通过自己手里的相机,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但拍摄一段时间后,就开始苦于不知拍些什么,怎么才能进步和提高。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山水网站长黎俊辰一起采访了著名摄影家李少白老师,让他来谈谈怎样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9月6日,北京一个雨天的下午,我打电话约李少白老师,他说正在等候晚霞,我看看窗外,到处一片阴雨蒙蒙,这种天气能拍什么?李老师笑了,“不信你们等着,一会就有好云彩。”开始我有点怀疑,但最终,事实说明李老师的预测正确,雨后竟然还出现了罕见的彩虹和似火的晚霞。

晚上七点多,李老师背着大小摄影包,如约到了小饭馆。坐下喝茶,李老师说起刚才的拍摄,告诉我们那是在最高的位置架着木架拍摄的,没几人有这样的待遇,调侃说算是“难得一见”了。边吃边谈到正题,什么是“看不见的风光”,中间插着很多以前的小故事,时不时会心大笑,非常的融洽的氛围。

“虽然都姓‘摄’,不是一家人。” 李老师风趣的说,由于每个人拍摄的目的不同,拍摄出的片子也就有所差异。大部分人拍摄是因为相机的实用性,拍摄留影、记录一段时间的心情等等;还有一种人拍摄是为了艺术创造,表现自己的创造力,艺术的反映生活和环境。

李老师把摄影分为两类,看得见得和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主要指记录摄影,更多的偏重于传播知识,探奇,比如《国家地理》等杂志的风光片,主要是再现场景。也许在摄影的同时非常艺术的把事务表现了出来,但不是艺术创造。

风景的四个层次

看不见的风景分为四个层次:

一、难得一见: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目前追求的都是难得一见,比如去西藏、游云南;出欧洲、访北美;比如能在故宫最高处搭架子拍摄,有这样机会甚至连著名的摄影师也难得;比如在夜长城曝光整夜拍摄星空长城,在西藏雪山遇到一束绝妙的云漏光等等。都是难得一见的范围内。

难得的机遇,难得去的地方,拍摄技术上的难度等等。前两者只要要遇到或去到就能拍出,后者则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予以克服。物质条件的进步使很多业余爱好者有机会去到从前难得一到的名山大川,也拥有昂贵的专业摄影器材和一定的技术水准。但难得一见一旦成为平常,就不会再有意义。西藏的雪山、元阳的梯田都拍滥了,还能怎么样?

故宫的火烧云
图1:故宫的火烧云。北京的火烧云难得,更难得是火烧云时,能在故宫适当的位置拍摄。

角楼的清晨
图2:拍角楼的佳作无数,但在非常晴朗的清晨,东方泛白的时候拍摄,的确也算难得一见。

二、视而不见:
这是看不见的风景的第二个境界。难得一见的地方,只要你具备一定的摄影技巧和器材,不难拍摄好。而平凡中处处蕴藏着美,往往许多人都视而不见的错过了。这个层次,主要看摄影师的眼力。

一般人看东西注意的是正确性,比如不能走错道,认清路牌;而作为艺术创造,看对了是应该的,看“错”了则是开始艺术萌芽了。比如小孩看东西会有幻觉或错觉,成人看着单调的天花板,可能他们从淡淡的阴影、斑驳的脱漆中看出孙悟空和如来佛。孩子比成年人更为感性,这就是因为他们注重的首先不是理性的辨别概念。

培养自己看错的本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一般人看东西只会注意主体,而作为艺术,要看主体,同时还要注意局部和细节,以及背景及几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眼睛看东西不能从概念出发,而是寻找相关元素的关联。

也许有的东西每天你都能看见却从未在意过,但随着个人美学修养的提高,不断锻炼自己的眼睛,提高观察力,有一天你或许忽然发现它的不同。

故宫角楼夕阳
图3:龙檐、飞鸟和透出的夕阳,都是很容易能看到的景物,把它们组织在画面中,需要一定眼力和敏锐的预见。

宫檐
图4:宫檐的剪影和阴影,当你能够发现并组合在一起,会有一种奇妙的视觉效果。

三、想看见的:
艺术最忌讳的就是重复,要有创造性。同样的事务,也许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拍摄的角度不同,反映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会一样。用拍摄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看见不重要,重要的是拍出自己想看见的。大家都说摄影是减法,减法简单,把多余的景物排除在取景框外,有一定经验就能做到。而摄影做加法就比较难了,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加进来,用照片反映拍摄者的心理、观念。同样的景物,怎么能把你要表达的让别人看到?需要对摄影的语言有很透彻的了解,从大家都能看到的表象,通过你的艺术、技术处理,才能拍摄到能表达想看到的内在。

神秘的皇城
图5:娴熟的运用摄影的技术手段,胶卷宽容度的原理使照片成为肉眼看不见,而拍摄者想看见的图像。表达出一种历史和皇城的神秘感。

宫灯
图6:宫灯

走过这个宫灯的时候,一晃而过,留意到宫灯的玻璃能够反映宫殿的窗棂。但想看见的是窗棂被阳光照亮的时间,估计在6点以后,故宫早已关门。凭着长期拍摄故宫的交情,在想看见的情景出现后,终于拍摄到。借物表达依稀的旧日辉煌回忆。

角楼上和柳树
图7:角楼上的树

白天走过角楼,正好看到这个角度,柳树和角楼重叠。突发柳树长在角楼顶的想法。在合适的暮色中,利用剪影的效果,使想看见的情景表现出来。

四、通过看见的表现出看不见的:
这是摄影的最高境界。一幅真正的好照片,更多的与众不同不是在于拍摄的物体、拍摄的手法,而是在于照片背后所要表达的东西,通过拍摄者细致的观察去窥视内在,用照片去抒发情感感染观者。

齐白石先生“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真实的谎言,最接近真实的是谎言,谎言是为了使人相信所以要真实。能打动人的往往是有缺陷的,而非伪造的完美的东西,不要把自己符号化,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

摄影作品达到通过看见的表现看不见的境界,能够形成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拍摄者通过拍摄有形的景物,把无形的思想灌输,与读者心灵产生共鸣。这层境界与想看见的层次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多于技术层面表达拍摄者的思想,而后者能通过表象感染读者的内心,形成共鸣的交流。

听起来有点玄,鲁迅先生曾经说,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西方名画《蒙娜丽莎》,亦是如此,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宫墙缝里的小花
图8:故宫内石墙这一丝缝隙,开放着这娇艳的小花。是幽怨宫女的迷梦还是抗争的气息?

苍龙压金殿
图9:如苍龙的云、压暗的天空和金色的宫殿,是悲壮的历史,还是澎湃的未来?

锁
图10:见证百年的风雨的斑驳旧门,锁住的是尘封多年的宫帏密闻还是不堪的回忆?

李少白先生介绍

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先后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现任香港《华人》杂志摄影部主任,并任中央民族大学 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李少白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筑(群)的著名摄影家。已出版摄影作品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等。
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图:李少白 采写:兆昕(小仙)2005年10月18日。本文来源于网络)



除非注明,流浪天下 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查看声明
本文链接地址:
订阅本站:https://maie.name/feed打赏:https://maie.name/donation

背包客,徒步自助旅行爱好者,户外旅行风光爱好者。前逍遥山水间户外团队成员,“流浪天下”博客网站站长。背包旅行,流浪天下,行走的日子,我只是天堂的过客...

猜你也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